博学多才的蓝花花
柳州化债牵动了所有热爱柳州的人,鹏哥来解读一下:柳州化债是有代价的!
这代价说白了,就是柳州把家底儿都"打包"了——所有国有资产、土地、国企股权全划给了新成立的广西国控。有人看了直叹气:"这是要把柳州的家当全交出去啊?"可咱得琢磨琢磨,这哪是"交出去"?分明是广西在下一盘大棋。
广西这些年搞过北部湾经济圈,也推过强首府战略,结果咋样?多少有点差点意思。为啥?因为广西的"硬菜"不在海边,也不在首府的楼里,在柳州的车间里!你瞅瞅,柳州的汽车能造卡车能造车,柳工的挖掘机挖遍大江南北,五菱宏光更是"国民神车"。这些可都是能攥在手里的真本事,比房地产吹起来的泡沫实在多了。
现在广西算是想明白了:要发展,还得靠能造东西的地儿。全国能像柳州这样,既有传统工业根基,又能啃下高科技硬骨头的,没几个。你看现在柳州在干啥?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芯片、电动汽车、电池、高端装备制造——这些听着就"高大上"的产业,柳州正闷头砸钱搞。
有人可能犯嘀咕:"柳州现在债压头,哪有钱搞这些?"您可别小看这化债。把资产集中到广西国控手里,就像把分散的兵力拧成一股绳,能办大事。以前柳州国企各自为战,资源分散,现在统一规划,钱往刀刃上使,效率能不高?
就说电动车吧,柳州本来就有上汽通用五菱的底子,现在再加把劲搞电池、搞智能驾驶,保不齐过两年,满大街跑的智能电动车,十辆里有三辆是"柳州造"。再比如机器人,柳州的机械制造本来就强,现在往工业机器人方向升级,造出来的机器人说不定能卖到全国工厂里。
平陆运河通了之后,广西的路子更清晰了:南宁当"物流大脑",管着货怎么运、怎么卖;柳州当"制造心脏",管着货怎么造、怎么精。俩城市一唱一和,比学一个"超级省会"带全省,实在多了。你看安徽靠合肥,四川靠成都,可广西地盘大、产业散,俩引擎一起转,才稳当。
咱柳州人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呢。以前总有人说"柳州是工业老城,该歇歇了",现在化债反倒成了转型的契机。就像家里老房子要翻修,拆的时候疼得慌,可盖好了住着多敞亮?现在柳州的工厂里,新设备进来了,技术团队来了,年轻人的机会也多了——这才是咱们要的发展。
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柳州这些年不容易。从"酸笋鱼"香满街,到工厂机器响成片,柳州人用汗水堆起了工业底子。现在化债是阵痛,但痛过去,说不定能脱胎换骨。广西把宝押在柳州身上,不是没道理的——毕竟,能造机器的地方,永远有未来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