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教版数学
广西区划大洗牌! 8个变14个,谁赚了? 谁亏了?
从“八桂专区”到14个地级市,广西用了30年玩了一场“行政区划大富翁”——南宁甩出崇左,柳州拆出来宾,玉林分了贵港,梧州划出贺州,钦州更是“一拆二”甩出北海和防城港! 如今只剩桂林、河池、百色“三兄弟”稳坐不动。 这场轰轰烈烈的“分家”背后,到底是经济发展的神助攻,还是资源内耗的隐患?
拆出来的“经济核爆”
钦州用30年交出硬核答卷:GDP从70亿飙到1961亿,港口吞吐量从12万吨暴涨到2亿吨,直接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30强。 撤地设市后,它从“有海无港”的农业小城,变身临港工业巨头,吸引中粮、中船等500强企业扎堆落户。 贵港升格地级市后,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,成为珠江流域首个亿吨级内河港。 这波操作,像极了游戏里“开分矿爆经济”的套路!
合并与拆分的“冰与火”
柳州和河池的“CP传闻”堪称广西版“合肥吞巢湖”——柳州工业强但缺资源,河池矿产多却困于山地。 若真合并,产业链互补直接拉满,GDP有望冲上4200亿。 但现实是,行政壁垒、发展落差、资源分配都是拦路虎。 反观玉林,拆分贵港后虽失去出海口,却靠北流、陆川等县域经济撑起“桂东南小霸王”的名号。 拆与合,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。
背后的博弈逻辑
撤地设市绝非简单“换块牌子”,而是资源重新洗牌:
政策红利:地级市拥有更大财政自主权,钦州靠政策扶持建成西南首个千亿石化园区;
城市虹吸:柳州工业辐射鹿寨、柳城,两县撤县设市后直接变身“柳州副中心”;
竞争内卷:防城港从钦州分出后,与北海形成港口竞争,反而激活北部湾整体航运活力。
暗雷与代价
狂欢背后也有隐忧:来宾从柳州分出后,工业基础薄弱,2023年GDP仅柳州1/3;贺州作为梧州“分家”产物,长期面临产业单一问题。 更别提行政区划调整引发的“身份焦虑”——桂平人被贵港“代管”30年,至今仍自称“浔州子弟”。
下一个“拆弹专家”是谁?
河池山地多、交通难,会否借“撤市设区”并入柳州? 百色作为革命老区,是否要靠拆分激活边境经济? 桂林守着旅游金字招牌,是继续“独美”还是裂变出新增长极? 这场区划博弈远未结束。
灵魂拷问:
当“分家”成为发展捷径,会不会有一天,广西冒出20个地级市? 如果城市竞争变成“拼数量”,我们到底要的是数据面子,还是民生里子?
评论区开杠:你支持继续拆分还是合并? 广西下一个撤地设市的会是谁? (提示:桂H车牌已归属贺州,但“下家”或许正在路上…)
#为什么癌症患者不能实行安乐死# #家乡话硬币叫什么# #晒一晒你写的书法佳作#

